附近200米约爱电话_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微信怎么约附近100元3小时,51品茶最新

2013"襄阳百杰 道德模范"——王运福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刘 伟  时间:2014-02-11

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村第一书记王运福

    从军营到故园,从后生到老汉,从普通农民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38年坚守,38年执着,38年奉献。
    传递党的声音,百姓喜闻乐见。
    服务生产生活,群众交口称赞。
    燃烧激情,谱写忠诚,树起敬业清廉的标杆。
    他,就是65岁的王运福,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仙鹤社区党委副书记、白鹤岗村第一书记,一只眼睛失明,全身多处伤病,仍然奋战在农村基层第一线。
    大家评价说:老王是我们的最美村官。
    用群众语言引导群众
     1986年4月,王运福当选为王营村村委会主任。和许多村庄一样,王营村“农闲季节摸牌赌博,马路两侧污水乱泼,偏僻角落迷信传播,小洋楼里婆媳不和”。王运福认为,移乡风改民俗,要让健康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挨家挨户走访后,他信心满满创办了“农家大讲堂”,让群众说心里话、讲大家事、播新知识、评优劣人。就在他第一次登台的时候,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精心准备的讲稿讲了不到半个小时,底下人跑完了,只剩下几个村组干部。
    这件事对王运福的触动很大?!芭┟竦奈幕刂什桓?,听不懂官话、不愿听大话、最讨厌假话?!彼煳虻剑盒车穆废叻秸胝撸逃既褐?,必须要结合实际,特别是要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的心里话,群众才容易接受。
    从此,王运福总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把每天的学习思考和群众的诉求意愿记下来,编成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在“大讲堂”上进行传播。
    “出了纠纷别着急,先找干部评评理;案情重大莫过急,依法诉讼按程序;有效证件收集齐,去到法院把案立?!比暗寂┟裱Щ嵬ü赏揪督饩鑫侍?;“当官为民做公仆,要视民众为父母,看看盘中粒粒餐,都是民众播五谷,摸摸身上穿的衣,都是百姓纺织布,想想俸禄每分钱,都是纳税人来出,不为人民枉当官,忘掉父母不孝徒?!币蓟愀刹抗岢购玫车娜褐诼废?;“祖宗八辈地做根,拆迁腾地难推进;不分日夜多上门,为啥集并要说清:一讲为建大工业,二讲农村变城镇,三讲资源不浪费,四讲服务能便民。”引导干部群众拆迁腾地支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像这样富有本地特色的民谣、农谚、顺口溜,王运福编写了2000多首,针对性强,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很多小朋友也能随口唱出几句来。
    用群众心思服务群众
    王运福有一个多年不变的习惯,有事没事总爱在村里转一转。晚上睡觉前,就像小学生做功课一样,整理一下当天走访情况。十几年下来,民情日记记了厚厚一大摞,群众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劳动技能、收入支出、家庭变故、迫切需求等等,他如数家珍,随口道来。
    王运福发现,普遍存在的亲情疏离,严重影响到村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养成,节假日还有重大安全隐患,他寝食难安。
    几番思考,他在村里建起了远教“小剧场”和“小网吧”。“小剧场”就是将远程教育在节假日向中小学生全天候开放,集中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科幻、体育等节目?!靶⊥伞本褪窃谠督淌夷谂渲枚嗵ǖ缒裕幼笆悠?,建立QQ群,方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交流对话?!靶⊥伞苯ǔ珊螅刻於技仿巳?。村民们高兴地说:小小网吧作用大,鼠标一点知天下,在外子女看父母,留守儿童见爹妈。
    农村人少,但事情可不少。王运福越来越感觉,就凭自己和几个村干部,要把村民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办好,还真是不容易。于是,他发动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组织“服务社”,成立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政务代办、济贫帮困、扶老育幼、红白理事、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群众有需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有急事难事,“电话一打,干部到家”。
    今年“三夏”大忙季节,恰遇阴雨天气,眼看地里的小麦冒了芽,留守妇女张海菊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村里的互助队走进了家门,领头的就是王运福。原来,张海菊的难处早被他看在眼里。天一放晴,互助队员就来到张海菊的地里,三下五去二,把麦子收了。
    除了村干部头衔,王运?;贡蝗褐诔莆彀桌硎禄岬摹盎岢ぁ薄⒋蚬偎镜摹八境ぁ?,是远近闻名的“管得宽”。多年来,他每年无偿给村民当红事“支客”、白事“督官”60场以上。2010年以来,他运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免费帮村民打官司6场,场场胜诉。
    用群众期盼致富群众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村干部最大的本事!”这是王运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农村,家家都想发家致富,但往往缺信息、没门路。平时肯学习爱动脑筋的王运福通过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定期收集全国各地农民科学致富的小故事,印成传单送到农户家里,启发村民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2008年,村民孟涛受印发的致富小故事启发,想种山药,但没有足够的资金。王运福找到镇信用社,帮助贷款3万元,又把家里一头牛卖了,筹了1.5万元借给孟涛。如今孟涛山药种植面积已达到30亩,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王营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山药村”。
    2009年,仙人渡镇推广稻米新品种“珞优8号”。为打消村民疑虑,王运福印制2000多份传单入户宣传,自己又带头试种,取得良好效益,村民们纷纷跟种。2010年,仙人渡镇创建了2万多亩板块生产基地,他又协助成立了“仙鹤精米合作社”,基地+合作社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产销两旺。现在,村民家家住进了小洋楼,90%以上的农民开上了小轿车或摩托车。
    为了帮助更多群众致富,他在王营村率先建立了“农情站”,为村民收发致富信息、提供技术指导、网络基地农户、对接市场营销。这一创意得到了上级大力支持推广。现在,老河口市已建立市直涉农部门、乡镇涉农部门、村“农情站”负责人、村组干部、农民群众五级涉农服务网络,搭建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桥”。
    用群众标准取信群众
    王运福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群众榜样。
    2009年3月,王运福的女儿在外地帮他找到一份会计工作,月薪3000多,是他现在工资的几倍。人刚到,镇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和党委书记就分别打来电话,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马上要开始了,请他回去参加筹备工作。女儿听说后,偷偷把他的行李藏起来。可是王运福想,学习实践活动事关重大,组织上让回去,自己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女儿劝不动他,只好生着气把他送上火车。
    2013年6月,王运福的老伴在广西女儿家看望外孙时生病住院,他火急火燎地赶到广西照顾老伴,刚去了一天,接到镇上电话,说是有紧急工作任务,问他能不能回家。王运福二话不说就收拾起行李。临走时,老伴拉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跟着你不求享福,只求在我死后,你把我的骨灰抱回老家。”一席话说得他老泪纵横。
    多年来,由于长期熬夜,他的眼底神经过度疲劳,造成视乳头神经萎缩,右眼失明。王运福却很坦然:“别人两只眼睛瞎了照样工作生活,更何况我还有一只眼睛?!?/font>
    荣誉是对辛勤劳动付出的最好回报。近几年,王运福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襄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50多项殊荣,探索实践的工作经验得到湖北省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2013年7月,湖北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对王运福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蹲点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用群众语言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王运福工作法”》,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批示在全省学习推广。 
    襄阳市委把“王运福工作法”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下发文件、现场观摩、培训宣讲等形式,在全市全面学习推广,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正如湖北电视台记者在直播中的赞叹:这工作做得巧、做得妙,基层干部真是点子多!

操作选项

  • 字体大?。?span id="t95zb55r5" class="ztd">大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未标题-3.jpg
  • 微信图片_20241127172255.png
  • 微信图片_20241127165414.png
  • 微信图片_20241127171259.pn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