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越调,是鄂西北的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襄阳。湖北越调属板腔体结构,四股弦胡琴伴奏。它与昔日秦腔,山陕梆子渊源关系密切,对汉剧、京剧的孕育及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
湖北越调是个古老的大剧种,行当齐全。它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跌宕,唱腔高亢,尾音翻高,具有粗犷朴质、高亢激越的风格特色。是我省除汉剧之外唯一一个大剧种,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濒于消亡已达75年。
2014年8月,湖北越调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越调,是流行于鄂西北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由于其主要流行地区在谷城、老河口、襄阳县一带,而汉水流经的这一段水路俗称襄河,故又名襄和越调。它唱腔高亢,尾音翻高,因之又有高腔越调之称。为区...
壮士王彦章孔武有力,因避祸在黄河边摆渡。当他闻听沙陀国打虎将李存孝要打此经过,有心与之比武,决一高下。
湖北越调班社多集中在襄河流域的谷城、老河口、襄阳一带。请咸丰年间就有十二、三个班社,各拥有几大车衣箱、砌末。同治年间有知名班社同春班,拥有锤子、滚子、扯子、钻子、秦老生、王正旦等十多位艺人,十分兴旺。光绪年间,又有谷城大峪桥黄品章班。黄家坪黄世朔班及荣春、泰和、宏春、宏义、宏顺等七、八个班,到民国年间,还有谷城石花镇的周连成的永庆班,李友元的阳春班及宏庆、宏春等为数不多的班社。到民国28年后,湖北越调就再没有职业班社了。1950年光化县成立了个业余性质的马家岗越调剧团,断断续续累计活动了近十年时间,到1966年春便完全停止了活动。
襄阳市艺术研究所有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专家队伍,有湖北越调研究成果。早在1986年襄阳艺术研究所参与了《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的编撰工作,对湖北越调开展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并且编撰了《襄樊市戏曲资料汇编》一书,此外尚存湖北越调传承人。
2012年11月1日,湖北越调小戏《琴房送灯》创作团队合影。
湖北越调小戏《琴房送灯》的编剧任晓云、作曲范光珠在工作中。
2013年11月29日,湖北省文化厅领导、专家阮润学、沈虹光、宋西庭、丁素华及湖北越调研究组成员,在谷城县曲剧团排练场观摩湖北越调小戏《琴房送灯》。图为座谈会上专家发言。
湖北地方戏曲丛刊
襄阳市艺术研究所坚持“?;の鳎谰鹊谝?,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于2012年11月成立了由该所研究湖北越调老专家及外聘专家组成的湖北越调研究小组,开始科学、系统地对这个珍贵的剧种进行抢救性保护。采取的办法是研究与传承同时进行,在搜集剧目、音乐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研究形成论文、专著;另一方面整理创作一系列不同行当的传统湖北越调小戏立上舞台,通过这种“活体传承”使这个剧种得以恢复。市艺术研究所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挖掘、研究、?;?、传承工作。三年来,召开湖北越调研讨会、采访老艺人、外调三十余次,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声腔音乐、剧目、表演、脸谱、及相关资料,形成论文数篇。整理、创作、与谷城县曲剧团合作排演的湖北越调小戏《琴房送灯》,与市剧协联合整理、排演的湖北越调小武戏《王彦章摆渡》成功立上舞台,这是时隔75年之后湖北越调第一次重现于舞台。其中《琴房送灯》参加省第二届地方戏艺术节,在之后召开的“湖北越调研究?;ぱ刑只帷鄙系玫轿沂∠非颐且恢氯峡珊透叨绕兰?。《琴房送灯》也为该剧种在今年8月成功进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湖北越调声腔音乐集》、《湖北越调研究论文集》两部学术专著即将完成。